一、基础知识考察。(共30分)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竹篙( gāo hāo ) 内疚( jiū jiù ) 脑髓( suǐ suí )
煊赫( xuān xuǎn ) 暂时( zǎn zàn ) 蓓蕾( léi lěi )
趑趄( qiè jū ) 颠簸( bō bǒ )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字形打“√”。(4分)
热( 涨 胀 )冷缩 ( 吁 嘘 )寒问暖 一( 盖 概 )而论
引( 疚 咎 )自责 始作( 俑 踊 )者 指手脚( 画 划 )
一如( 既 继 )往 投机( 倒 捣 )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B.中国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后来居上,定能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C.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前人的成果信手拈来,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据报道,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上映首周四天票房就过亿,随着票房的不断上涨,该片已成为印度电影史上有口皆碑的影片。
4.请完成下面的成语接龙。(3分)
忠言逆耳——( )——( )——( )
——( )——( )——( )——
方兴未艾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B.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C.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D.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一类的问题。
6.判断下面诗句对应的修辞手法。(4分)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4)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7.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2分)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卻 ⑥君安与项王有故
⑦拔剑切而啗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秋豪不敢有所近
A.①③⑥⑦⑨ B.②④⑤⑦⑩ C.②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⑧⑨
8.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爷爷生日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健康长寿。”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逢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山中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有时深陷生命泥沼是因为对困境缺少清醒认识。
9.诗词默写。(5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蓝田日暖玉生烟。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马上相逢无纸笔, 。
(6)谁道人生无再少? ! 。
(7)无限山河泪, 。
二、课外阅读拓展。(共10分)
1. 《三国演义》中 和 (人物名)青梅煮酒论英雄。
2. 《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 ”,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3. 中国楷书书法四大家分别是 、 、柳公权和赵孟頫。
4.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形容的是伟大诗人 。
5.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是 (国籍)国文学泰斗 (作者名)。
6. 请随意列举出3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女诗人: 、 、 。
7. 古代宫殿大门前的石狮是如何摆放的?( )
A.都是雄的 B.都是雌的 C.左雄右雌 D.左雌右雄
8. 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 》
9.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分别是 、 、 、 。
10. 我国古代三大名楼分别是 、 、 。
三、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共20分)
(一)路遥的“平凡世界”(10分)
厚夫
1986年夏,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大体有眉目后,路遥决定去南方的广州逛几天。一来,自己这几年埋头创作,对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是很敏感,亲自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走走,现场感受那里的变化,寻求心灵体验,对接下来的创作有好处;二来,即将开工的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大潮下我国北方城乡底层人物的梦想与追求,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又如何把握?
路遥就是这样一位严肃认真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想象,而不是不负责任地随意胡编乱造。在广州的每一天,他都把自己的见闻与观感写到笔记本上。笔记本写满了,他对同行的王天乐说: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于是,他们又回到西安。
该想到的都想到了,该做的准备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路遥又决定去一趟长安县柳青墓,看看长眠在那里的柳青老人。从文学起步的那天起,路遥就受到柳青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精神姿态,包括创作风格。这次,在《平凡的世界》三部曲的第二部即将开始创作之时,路遥去柳青墓显然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平平常常的祭扫。
很多年后王天乐这样回忆道:“回到西安后,路遥忽然要领我去一趟长安县的柳青墓。路遥好像对柳青墓地特别熟悉,哪里又多长了几根草都能说清楚。他在柳青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碑前,放声大哭……”
路遥在柳青墓前为什么放声大哭?到底想了些什么,说了什么?这些已经永远是历史之谜了。不过,按照路遥的性格来推断,他应是向柳青老人汇报了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路遥经常给朋友们说,作家要突破的永远是自己;作家在拳击台的对手就是自己,要不停地战胜自我。柳青生前也经常告诫作家: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文学是以六十年为一个单元。如今,在长篇小说创作进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沼泽之时,路遥虽是位精神硬汉,但也需要柳青赐予特定的精神力量!
路遥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精心建构的虚拟文学世界中,与小说中的人物倾心对话。第二部是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北方城乡人物的奋斗与悲欢离合,该出场的人物都已悉数出场了,他们在路遥精心搭建的文学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故事在路遥的笔下不断延伸,人物在路遥笔下不断丰满,他的第二部不断接近目标。
在第二部初稿的最后创作过程中,路遥明显地感到自己身体变化呈加速度状态——苍老许多不用说,快速走路已力不从心,眼睛仍在发炎,难受得令人发狂。他感到这来自身体内部的变化正在让所谓的“青年时代”在瞬间就永远结束了。他还吟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句:“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了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第二部写到最后,路遥大声给三弟王天乐朗读起来。他的眼里闪着泪花,王天乐的眼里也闪着泪花。路遥笔下倾注了无限情感的中国农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了……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路遥对待创作的态度严肃认真,他的文学想象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
B.《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主要写改革开放大潮下北方城乡人物的奋斗与悲欢离合。
C.在长篇小说创作进入比较艰难的发展阶段时,路遥谨记柳青告诫,耐心等待。
D.王天乐陪同路遥体验生活,祭扫坟墓,共享新作,可以说是传主很多重要时刻的见证者。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广州之行,让路遥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作了准备。
B.路遥写作前专程祭拜柳青,在柳青墓前放声痛哭,这是向前辈汇报自己的创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创作决心。
C.路遥认为作家应该突破自我,不停地战胜自我;在精神姿态、创作风格上都应当有所创新,突破前人。
D.路遥是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当这位“精神硬汉”发现青春已逝之时,他感到了自己的苍老和力不从心。
E.文章最后一段,在朗读刚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路遥“眼里闪着泪花”,其中饱含着激动欣喜等复杂感情。
3.赏析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回吧,犁地的绳子等着我哩……”(2分)
4.填空。(2分)
(1)文中提到的柳青也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是《 》。
(2)《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的田二常嘟囔一句:“ ”被全村人所熟知。
(二)荆轲刺秦王(10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
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把:抓住
C、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伸直身子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用手提起
2.对下列句中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赈”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卒:通“猝”
C、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
D、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而乃以手共搏之
A、以次进 B、以故荆轲逐秦王
C、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D、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4.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场面。
B、写荆轲“笑”——“顾”——“前”三个动作,衬托出秦武阳的胆怯和秦王的威严。
C、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从侧面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D、选文最后写荆轲事败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从正面刻画了荆轲的英雄形象。
5.翻译句子。(2分)
(1)使毕使于前。
(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四、写作。(共30分)
请考生根据主题要求自拟题目,并以此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主题:担当。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能围绕主题展开描写,内容具体。
3.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情感真挚。
4.字迹工整,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正确。